近几年打车软件的市场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打车软件如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大家争先恐后的用烧钱的模式迅速打开并扩张了出租车、私家车的市场。但滴滴和快的因为有互联网巨头的支持,更快的将市场铺展开,在掐架的同时还干掉了不少竞争对手。2015年2月14号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市场占有率高达99.8%,几乎要形成了行业垄断。但Uber的强势进入又使滴滴和快的不得不重新燃起烧钱大战。
本文从用户需求层次来分析打车软件现在的格局及未来的发展预测,思想的片面还望大神多指教。
滴滴在2012年9月9日正式上线,快的在2012年8月正式上线,Uber在2014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时间点上来看,滴滴和快的几乎是同时上线,而Uber则推迟了一年。但是Uber作为外来客,尽管来的晚,还是抢占了本土巨头的部分市场。
滴滴和快的在前面用烧钱的模式抢占市场的同时也培养了用户的习惯,从传统的电话叫车或者招手即停的叫车方式转换到手机APP(互联网)叫车,即使现在滴滴没有补贴了,用户仍然会使用这种叫车方式。而正是因为本土的滴滴培养了用户习惯,才给了后来的Uber更加便捷的抢占市场机会。Uber进入中国市场就没有像滴滴一样大量烧钱抢夺市场,因为用户习惯已经形成,Uber不需要再去培养。
滴滴和快的之所以会如此迅速的抢占市场、获得大量用户,除了烧钱补贴之外,解决用户基本需求才是根本。用户打车难,叫车不方便、司机空驶等原因使打车市场呈现很多弊端,打车软件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加之各种补贴,给司机增加了收入、给用户节省了费用、让用户节省了时间等,这些附加增值服务让市场迅速蔓延开来。
类似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些基本需求被满足后,用户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那么问题就又出现了:出租车不干净、司机服务态度差、司机绕道等。
Uber顺势推出人民优步:私家车干净卫生、司机态度好等。解决了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强势抢夺市场。不仅满足深层次的需求,同时再附加上意想不到的功能:车辆高级、人员素质高、价格比出租车便宜(太吸引用户)、车内有免费水喝WIFI(WIFI有多重要)等。更加大大的增加了用户黏性,用户黏性大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用户忠诚度高,导致用户会推荐用户。滴滴的市场慢慢被啃食。同时司机端则采取鼓励接单的方式,多接多得多奖励。
Uber的出其不意的营销方式则是其巩固老用户、增加新用户的法宝。市场还没有稳定---没有形成几国鼎立的局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想生存下去,单纯的满足用户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时不时的创造用户需求,才不会让用户抛弃,才能继续引来更多的用户。Uber在每个城市做新奇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努力给用户创造精神层面的盛宴。比如一键呼叫CEO,一键呼叫直升机,一键呼叫佟大为,一键呼叫摇橹船,一键呼叫人力车,一键呼叫舞狮队,一键送雪糕等。这些精准式营销看似是在某个领域、某个时间开拓市场,其实也是在尝试在某个领域创造用户需求。
滴滴和快的的优势:本土化;多样化(出租车、快车、专车等);支付平台(滴滴-微信,快的-支付宝);地图(百度、高德)
滴滴和快的的合并是打车软件市场成熟化的一个里程碑,滴滴和快的作为本土化的公司更加了解中国的市场,也会更加灵活的适应相关政策。同时其涉及的范围广泛使其的选择余地也更大,并且有互联网两大巨头做支撑,发展即使不顺利,阻碍也不是太大。
Uber全球化的优势更加得高消费人群的青睐,但其作为外来公司,纵使发展势头很猛,估值很高,是不是能真正融入中国化的市场环境中、并且对抗的住来自政府和各个方面的压力还有待考验,希望不要走Google,雅虎的老路。